欢迎来到上知社区

协力游天下

返回

漫谈游戏 | 开发引用现实场景法律风险——从宜家与《商店关门了》说起(上)

日期:2023-01-12  来源: 点击量:



一、游戏《商店关门了》及其由来

《商店关门了》(The Store is Closed)是由独立游戏制作人Ziggy开发中的一款独立恐怖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被困在一座“无尽”家具城中的顾客,必须利用手头所能利用的一切家具来制作武器和防御工事,以抵御灯光熄灭时工作人员发动的攻击,并最终探寻真相从中逃脱。

 图:Steam市场中的《商店关门了》游戏界面

 

看到Steam界面中的游戏场景和怪物,很多读者朋友可能会有一丝熟悉的感觉,此时不妨再看一眼下面两张图:

 

图片
图片

图:宜家风格建筑及员工制服

 

是不是豁然开朗了?是的,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游戏《商店关门了》中所谓的“无尽”家具城无论是外观、内部装修,还是员工服装、各种展示牌和手册,都在极尽可能地模仿知名的家具卖场“宜家”。


 

 图:游戏《商店关门了》中的展示牌和手册

 

而该游戏之所以采用完全模仿宜家的各类细节,主要原因在于该游戏改编自一则名为《SCP-3008 一间毫无异状的典型IKEA》的SCP基金会系列故事,是所谓的“SCP世界观的衍生游戏”。在该故事的设定中,该家具城“先前由常见的家具零售连锁店IKEA所拥有。”

 

二、宜家公司采取的法律行动

 

作为衍生游戏,自然希望游戏能够尽可能的还原故事中的设定,但这种全方位针对已有品牌的“致敬”行为无疑是存在极大法律风险的。

 

根据游戏资讯网站PC GAMER在10月28日的报道,宜家的代理律师已向该游戏的制作人Ziggy发送了律师函。在函中,宜家认为游戏《商店关门了》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和宜家相关的标记,侵犯了其商标权,并要求Ziggy在10天内将宜家相关要素和内容进行修改,否则将对其提起诉讼。

 

一时间,该事件引发了游戏开发者,尤其是独立游戏开发者的大量关注。“宜家的相关主张是否有法律依据?”“游戏中使用的场景中涉及第三方公司的相关知识产权应该如何规避?”成为许多独立游戏开发者讨论的问题。

 

三、对本事件的评价

 

首先应当说明的是,由于新闻中并未透露游戏开发者所在国家,也没有公布完整的律师函内容,本文的讨论仅基于相关新闻报道,也仅探讨相关商标法律理论及法律风险,不涉及该事件中具体事实问题的判断。

 

那么先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开始,根据PC GAMER新闻所披露的律师函部分内容,宜家认为:

 

“您(Ziggy)的游戏为商城设计了一个带有斯堪的纳维亚名字的蓝黄相间的标志,一座蓝色的盒子形状的建筑,和宜家员工穿着相同的黄色竖条纹衬衫,地板上的灰色小路,看起来像宜家家具的家具,以及看起来像宜家标志的产品标志。所有上述内容都表明,这部游戏发生在一座宜家商城。”

 

在不考虑“宜家是否享有上述标志商标权”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宜家的相关主张大概率是成立的:

 

(一)普通注册商标保护——反混淆

 

从功能性看,商标主要的作用在于识别商品和服务的来源。因此相对的,对于普通的注册商标而言,商标侵权的危害在于因未经授权的使用可能导致目标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从这个角度出发,《商店关门了》导致混淆的可能性较低:首先,游戏开发与家具销售属于完全不同的行业,双方消费群体有较大的不同;其次,游戏也对商标等知识产权进行了规避(例如把原本的宜家英文标志的IKEA修改为了STYR)。因此,从传统混淆的角度出发,确实很难认定《商店关门了》造成了混淆,让消费者误认为该游戏的开发获得了宜家的授权。制作人Ziggy也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并不认同宜家的指控。

 

(二)知名商标的扩展保护——反淡化

 

在涉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例如我国的“驰名商标”)的侵权形式中,商标侵权将不再仅限于混淆这一“直接”的侵权形式,还存在商标淡化这一“间接”的侵权形式。

 

具体而言,对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商标法律制度对其保护范围将进一步扩张,削弱商标对特定商品和服务间的联系,侵蚀商标所蕴含商业价值的商标淡化亦被认为是侵权行为。

 

例如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2款中,就将“误导公众”行为解释为:“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被诉商标与驰名商标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而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

 

又例如美国《兰汉姆法》§1125(c)(1)规定:他人在商业中对固有或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知名商标的商业性使用若存在因“弱化”或“丑化”而被淡化(dilution)的可能时,在遵循公平原则的前提下,知名商标的所有人有权获得对该使用的强制令,以及本款规定的其他救济。

 

此外,《兰汉姆法》§1125(c)(2)(C)对“丑化”的定义为:某一相似商标或者商号的使用产生了与他人驰名商标的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损害了他人驰名商标的声誉。

 

(三)宜家的主张是否正当

 

因此,对于使用知名品牌的商标而言,即便进行了一定的规避,让消费者能够明显识别差异,不会导致混淆的发生,但也可能因为损害了知名商标的商业价值和声誉构成商标侵权。

 

具体到本次事件中,虽然游戏中对具体的知识产权进行了一定的规避,但基于还原故事中的设定的要求,游戏中的场景等内容都极力向宜家的设计和风格靠拢,正如宜家在律师函中所说的,“所有上述内容都表明,这部游戏发生在一座宜家商城。”

 

另一方面,该游戏是一款恐怖生存类游戏,宜家的购物场景变化为了囚禁人类的诡异空间,身穿宜家制服的异形店员会咆哮着试图杀死玩家。不难预见,对于深度游玩该游戏的玩家而言,“带有斯堪的纳维亚名字的蓝黄相间的标志”、“蓝色的盒子形状的建筑”和“穿着黄色竖条纹衬衫”等现实中的宜家元素将很容易使其回想起游戏中的恐怖体验。在商标法律制度中,这样的影响已经足以被认定系对相关商标的“丑化”和贬损,进而被认定构成商标侵权。

 

(四)是否存在双标

 

在收到律师函后,制作人Ziggy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张meme图以讽刺宜家存在“双标”问题:对于在游戏《逃离塔科夫》(Escape from Tarkov)中更直接地对宜家元素进行使用,宜家的律师似乎并没有任何意见。但对于《商店关门了》,他们则选择“重拳出击”。
 

两款游戏对宜家元素使用的差异体现在哪?作为游戏开发者在使用类似场景又该如何规避风险,就留至下一期专栏与大家探讨。

 

 

(本文为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